我国绿色金融规模迅猛扩大 银行业创新产品和服务支持绿色低碳发展
记者 陆宇航 “下一步,国绿发展绿色金融的色金色低重要切入点在于挖掘更多细分领域的绿色融资需求,并针对不同产业和各类项目的融规多元化需求,开发相应的模迅猛扩绿色金融创新产品与服务。此外,行业通过推动绿色金融理念传播,创新产品持绿推出更多可持续发展项目,和服银行业能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贡献更多金融方案和金融智慧。国绿”恒生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王丹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色金色低 在“3060”目标提出后,融规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模迅猛扩核心主题之一。今年的行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发展绿色金融,创新产品持绿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和服近期,国绿各家银行陆续发布ESG报告,其中关于助力低碳发展的“绿色风景线”十分亮眼。未来,银行业应当如何把握低碳机遇,助力绿色发展提速换挡? 绿色金融发展势头强劲 在一系列绿色金融激励政策的引导下,我国绿色金融规模迅猛扩大。截至2021年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5.9万亿元,同比增长33%,存量规模居全球第一位。 具体来看,国有六大银行占据了第一梯队的位置。截至2021年末,工行绿色贷款余额以24806.21亿元位居行业之首。中行绿色贷款增速在国有六大银行中最高,同比提升57%。 股份制银行在绿色金融增速方面表现强劲。2021年末,、、恒丰银行、绿色贷款余额增幅均超过100%,增幅分别为204.6%、140.75%、140%、103.76%。在绿色金融方面起步较早、绿色资产家底较厚的以及增幅则分别为26.49%和42.11%。 “对于银行业而言,绿色能源、清洁交通、工业节能、清洁生产、可持续农业和固废处理等细分领域都蕴藏着巨大的机遇。在业务上,不仅有绿色贷款、绿色理财等产品,碳排放权等金融衍生品在未来也存在广阔的空间。”王丹表示。 在绿色金融领域,外资银行的“他山之石”值得学习和借鉴。“在符合国内监管的前提下,外资银行能够引入境外的绿色金融先进实践,将绿色金融理念贯彻到投融资行为中,从而推动国内绿色金融的发展。”王丹表示。 同时,深耕中国市场的外资银行也有着自身的展业优势。“在跨境金融服务方面拥有丰富经验和坚实业务基础的外资银行,能更好地承担起促进跨境绿色资金流动的角色。此外,凭借与母行的紧密联动,外资银行能够抢先布局,凭借优异的产品筛选能力以及丰富的跨境服务经验,连接海外绿色投融资平台,为企业提供更契合需求的跨境绿色金融服务。”王丹分析说。 紧抓碳市场建设机遇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重要转型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为碳市场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机遇。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化石能源逐步退出,光伏、生物质能、氢能等可再生能源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将带动这些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 王丹认为。 上线还未满一年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表现亮眼。自2021年7月正式上线交易以来,市场交易活跃,交易价格稳中有升。截至2021年末,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 碳市场的建设也推动着绿色金融不断发展。“碳市场积累了丰富的数据,建立了标准的碳核算标准体系,并通过统一的管理制度形成了公认的市场及碳价,让碳价成为指导投资的一个参考指标。” 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李瑾表示。 “欧盟碳市场的经验表明,在现货交易的基础上,金融化交易工具的引入对于碳市场的成长至关重要。待我国相关法律和政策完善后,金融机构通过对于碳期货、碳掉期等碳金融衍生品的投资参与,能够提升碳交易二级市场的灵活性,助力形成有效的碳定价。”王丹表示。 与此同时,在王丹看来,银行业能够通过开展碳排放交易产品的融资服务,为纳入配额管理的单位提供与节能减排相关的资金支持。此外,还能通过产品创新更好地为此类单位提供服务,如碳排放配额抵押融资等形式。 积极应对绿色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 当前,绿色金融的发展还面临一些掣肘因素。缺乏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便是其中之一,金融机构可能会因信息不对称、认定标准不一致、绿色专业化能力不足等原因难以准确鉴别绿色项目。 “目前,我国主管部门制定的《绿色信贷指引》《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版)》等逐步完善,与《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版)》等制度文件兼容性不断提升。但地方政府在绿色金融认定标准方面还未实现有效衔接,认定口径存在差异。这些状况导致部分绿色项目的绿色金融审核认定流程复杂化,提高了绿色项目的融资成本。”王丹表示,要规避这种情况,既需要金融机构自身提高能力建设、加强对绿色项目的审核,更需要构建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 与此同时,数据的可获得性、可靠性和可比性短板也制约着绿色金融的发展。在王丹看来,一方面,这将影响绿色项目的有效评估和企业自身对于绿色转型的决策能力;另一方面,数据的缺失和不可比性,也会给企业“洗绿”行为提供空间,从而误导投资者决策。 如何化解这些挑战?王丹认为,可以加快绿色信用信息系统和绿色项目库的建设,从而破除制造、建筑、交通、农林等行业的绿色项目“识别难、评估难”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银行业应借助金融科技手段,通过对企业和项目的减排减碳、环境绩效、经营状况等数据加以利用,实现对绿色项目的智能化识别和审核。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安国俊表示,需要建立金融、财政、环保等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加大创新力度,解决目前投资期限错配的问题,推动绿色金融顶层设计和地方实践有效衔接。 “同时,应推动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地区与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国家级经开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方面的激励机制和合作,明确目标、路径、激励机制,完善金融服务创新和产品体系,加强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 安国俊表示。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光大期货1122热点追踪:纯碱继续上涨
- “数字哨兵”,快速开发!这些上市公司参与……
- 网易:第一季度营收236亿元 在线游戏收入173亿元
- 科润智控属专精特新“小巨人” 但转贷中间人信息频现矛盾
- 直击北京银行三季报业绩会:不良资产处置成效如何?房地产风险敞口表现如何?
- 外交部:正同印方合作,争取早日安排符合条件留学生返华复课
- 巨丰投顾: 赛道股大跌、A股高位跳水 这轮超跌反弹是否结束?
- 央行、银保监会:以适度的信贷增长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 通策医疗股票索赔:实控人涉嫌信披违规 投资者可做索赔准备
- 种花、跳操、云旅游,年轻人居家“苦中作乐”
- 中银期货视频:股指大幅下挫商品走弱 黑色集体领跌饲料回落
- 天图投资拟冲击“VC第一股” 新消费风投靠上市自救?
- 冯明远管理规模下降85亿,信达澳亚基金聘任新副总意欲何为?
- 订单超5万!卖到快40万元的坦克500,能否抢走普拉多、帕杰罗的蛋糕?
- 上海市对五个特困行业先行实施阶段性缓缴企业社会保险费政策
- 提供利息补贴、加大信贷力度……上海金融助力复工复产
- 迪士尼版宫斗,好看吗?
- 让王心凌“翻红”的,是男粉的疯狂还是情怀的流量?
- 华为:对所有供应商提出碳减排要求
- “印太经济框架”旨在牵制中国?韩方表态
- 搜索
-